|
经常生病vs不生病,免疫力哪家强?近期流感爆发,带火一系列话题。 看着家里那个动不动就生病、一病老不好的孩子,你会不会抱怨:唉,这个免疫力…… 专家表示,免疫力,就是老百姓通常所说“抵抗力”,是机体抵抗或清除外来病原体的能力。 “医生所说的免疫力强,是希望孩子生病的频率、程度可控。不能三天两头病,也不能一病两三月。”专家说。
关于孩子的免疫力,专家主要解释: l 多病、少病,都是“病”? l 如何把握“免疫平衡”? l 免疫力“越强越好”? l “不花钱、无毒副、适合所有人”的提升方法是? l 益生菌、免疫增强剂有效吗? 1、不生病=免疫力强? 若是千防万防地不生病,不利于免疫力的形成。 专家介绍,免疫力有先天和后天之分。
v 先天性免疫源于娃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免疫细胞、免疫分子,保护期是6个月。 v 后天性免疫有赖娃自身的免疫记忆。即B细胞接触、记录下病原体的各种信息,然后通知免疫分子(抗体):见到这些坏胚,主动拦截,不让其兴风作浪。
B细胞(B淋巴细胞的简称,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。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浆细胞,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(免疫球蛋白),主要执行机体的体液免疫)接触到坏胚们的途径有二: 一是生病,和坏家伙们正面抗击; 二是接种疫苗,让极少量没啥杀伤力的病原体进入体内,免疫力借此练兵,今后就能从容应对。 专家指出,有的宝宝在婴幼儿时期极少生病,原因是“生活在温室”,家长保护零死角。冬天怕冻,闭门不出;趴地怕灰,到哪儿都抱着;出门怕感染,门把手都不让碰;玩具怕脏,每天消毒杀菌。恰恰是这样养大的孩子,一旦出远门或过集体生活,分分钟病倒。因为TA突然被陌生的病原体包围,免疫力完全不知道该防谁、怎么防。 如果娃放养式长大,一年跑不了一次医院,那么恭喜你:这免疫力让人眼红。 2、多生病,才能多抗体? 有些父母心太宽,认为“要想身体棒,就得多病”。结果,免疫力也会崩。 斗完流感、斗肺炎,杀完细菌杀病毒,免疫力长期处于作战状态,持续亢进,会造成免疫系统没时间休养,消耗巨大。 最终可能导致两种结果:免疫力“干不动了”,越病越频繁;杀红眼,管你好鸟坏鸟,逮谁灭谁——此谓免疫“过强”。在过强状态下,B细胞一接触外来物质,就拉警报,这就是过敏反应。更严重者,“过强”的免疫力会破坏自身组织细胞,诱发自身免疫系统疾病,如红斑狼疮、风湿性关节炎、糖尿病、恶性贫血等。 表1:免疫力“过强或过低”的结果 4、哪些孩子容易免疫力低下? 父母口中的免疫力低下,多是后天性问题,和以下几个原因有关: ■ 生理性因素 如新生儿未成熟,普遍存在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。 ■ 发育不成熟 年龄太小。6个月后,宝宝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免疫细胞消耗殆尽。同时,娃接触过的细菌、病毒很少,自身还没形成足够丰富的免疫记忆。此时遇到新鲜玩意,就可能病一病。 ■ 营养因素 娃长期挑食、偏食、厌食,可能造成微量元素缺乏,影响免疫力建立。 吃没吃母乳,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免疫力也会有差异。母乳携带大量母亲生产的抗体,是孩子的第一针“疫苗”。在6~12个月,母乳能帮助孩子抵抗多种病原体。 若娃因为各种原因没喝过母乳,也别太纠结。1岁后,母乳的免疫价值会打折扣,防病作用不大。而且,母乳对后天性免疫力形成,影响不大。 ■ 疾病因素 包括血液病、先天性心脏病、肾脏疾病(药物影响)等,会阻碍免疫力的发育、完善。手术、外伤、烧伤也可引起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。 ■ 感染因素 各种类型的感染,特别是病毒感染(如麻疹病毒),可导致免疫抑制。 5、提高免疫力的理想方法是? 效果优、花费少、无毒副、最普世的方法是:多喝白开水。 专家介绍,多喝水能保持黏膜湿润,成为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。呼吸道黏膜干燥易受损,病原体更易种植,诱发感冒咳嗽;肠道粘膜受损,会诱发腹泻。皮肤黏膜受损会招致湿疹。多喝水,比吃药、吃保健品都管用。 如今,市面上有一些“免疫增强剂”。在专家看来,噱头大于实效。专家建议,不管是用免疫增强药物还是营养补充剂,一定要先就医,咨询医生。“若在免疫亢进状态下,你还去增强,很可能造成过强、超敏。” 此外,按时接种疫苗(流感季节打一针很重要),多运动(每天1小时户外活动),多睡、睡够,都对提升免疫力有好处。 (特别想呼吁:别在孩子该玩该动的时候,尽把他摁在教室里!) 6、益生菌能提高免疫力吗? 补充益生菌能调节胃肠功能,休养黏膜,对营养吸收有好处。营养状况好了,免疫功能会适当增强。 但长期、大量地额外补充,会打破肠道自有益生菌的平衡状态。也可能造成“不补就罢工”的结果。 专家表示,不推荐长期补益生菌。有腹泻、顽固便秘、饮食问题的孩子,在医生指导下补充。 7、一病就用抗生素,会损害免疫力? 抗生素是把双刃剑。 好处是:机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(孩子精神萎靡、持续高烧),该用抗生素就得用,还得足量、足疗程用。 坏处是:抗生素会抑制免疫功能。若机体白细胞、中性粒细胞只是轻微上升,说明免疫系统已经控制住局面。此时用抗生素,会剥夺免疫系统逐渐成熟的机会。此外,抗生素会破坏肠道内菌群,造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,增加过敏等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几率。不合理使用抗生素,还会导致耐药。 孩子病后,建议先在家观察。一病就去医院,交叉感染风险高。若48~72小时内,一点不见好,甚至加重,应尽快就医。 8、每天消毒是坏事? 专家强调,我们需要清洁、干净、整洁的环境,而不是无菌。频繁用消毒剂,环境中的正常菌群会减少,孩子免疫力接受正常刺激的机会减少,没法正常发育。“教孩子常洗手、饭前便后洗手,就够防病了。” 在此,向各位父母们推荐一套“洗手口诀”:内外夹弓大立腕。 多数孩子的童年都是在不断生病中度过,父母心疼也好,头疼也罢,这是必经过程。 有的孩子到五六岁,有的到七八岁,免疫力基本能达到成人水平。父母会感觉,突然孩子身体倍儿棒,不再每个月去医院报到。 所以,曙光就在眼前,加油! |